非洲猪瘟过后,猪肉价格一路高涨,企业屠宰成本翻倍提升,白条猪肉价格亦飞涨至历史高位。但终端对高价猪肉的消费能力有限,且在高性价比的替代品及冻品猪肉冲击下,屠企鲜销压力增加,多以销定产,开工维持低位。供需失衡现象何时改善?未来猪肉的价格又是怎样的走势?
打开APP,查看更多高清行情》
1. 散户抗价惜售,屠企结算价高位运行
从图1看到,2019年国内屠宰企业结算均价整体上行,2020年1-8月跌后反弹;白条猪肉价格走势基本一致。据监测,2020年7月1日-8月25日国内重点屠宰企业结算均价37.45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89.24%;白条猪肉出厂均价48.82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80.28%。
从屠宰企业结算价与白条猪肉均价对比来看,根据市场反应不同,白条价格先于猪价变化。2019年10月下旬至今,国内白条猪肉出厂均价多数在40.00元/公斤以上,最高涨至53.64元/公斤。反应到终端市场,与牛羊肉价差不大,鲜品肋排等产品甚至已超过牛羊肉。冻肉价格相对较低,对鲜品亦产生较大冲击,北方冲击力度高于南方。除此之外,2020年非瘟及洪水等因素使得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居民可支配收入普遍降低,对高价猪肉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2. 成本高昂,屠企开工、库存双低位
也因此,2019年10月下旬、2020年5月下旬白条猪肉价格先行下降。屠企走货不畅,盈利状况较差,多降低开工以压价,生猪结算价随之回落。据监测,2020年7月1日-8月25日国内重点屠宰企业平均开工率12.67%,较去年同期下降60.32%。屠企多选择以销定产,仅维持本地鲜销。
从图3看到,在2019年6月之前,因猪价不高,业内多看涨后市,屠企积极入库,冻品库容比持续上行。随着生猪及猪肉价格快速上涨,企业入库操作明显减少,且逢高出售,企业冻品库存持续下降。在现行情下,企业分割入库积极性尤为差,多选择进口冻肉来填充库存,7月份企业平均冻品库容比已降至11.05%。
3. 产能缓慢恢复,9月份或成为价格拐点
供应方面,前期东北、河南等部分地区二次育肥到达可出栏体重,加之随着产能恢复,业内对后市多持缓降态度,散户压栏惜售意向减弱,9月份北方多地出栏量或有增加。随着雨季结束,四川、江西、福建等地产能或止跌小增,供应紧张状况或有缓解。
需求方面,随着天气转凉,北方白条外调顺畅,南方猪肉供应或有增多。受“贴秋膘”习俗影响,终端消费或有好转,但幅度有限。
综合来看,预计9月份国内生猪及猪肉的价格或有下降;下半年随着产能缓慢恢复,价格继续下降概率较大。
温馨提示:最新行情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免费为您快速开通指定信管家平台账户
通过我们开户,交易手续费低至20美金每手
提供多个正规的信管家平台选择适合您的平台
精选正规安全平台,平台及配资机构均可在线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