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一度“6.5”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由中国冶金报社组织的2021“寻找最美绿色钢城”评选结果揭晓,鄂城钢铁获评为“绿色发展标杆企业”。6月5日,中国宝武官微和中国冶金报分别以《名副其实的城市“后花园”——看鄂钢蝶变》和《鄂城钢铁:努力建设成为“长江大保护”先行示范者》,对鄂城钢铁强力推进绿色城市钢厂建设,以实际行动促进产城共融、绿色发展的做法进行了报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走进“绿色钢城”——鄂城钢铁:努力建设成为“长江大保护”先行示范者
6月5日,在2021年“6·5环境日”来临之际,鄂城钢铁迎来又一个市民开放日,钢厂周边部分村民、市民走进厂区,行走在宽阔的道路上,蓝白相间的厂房掩映在绿树丛林中,目之所及皆是纯净的空气、碧翠的绿意,“三步一景五步一画”的场景处处可见。大家啧啧称赞:这里的蝶变令人惊艳,这里的生态堪比景区,真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后花园”!
这是鄂城钢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中国宝武旗下长江沿线的重要国有企业,近年来,鄂城钢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长江大保护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强力推进绿色城市钢厂建设,以实际行动促进产城共融、绿色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郑重承诺:“三治四化”实现美丽蝶变
鄂城钢铁地处长江大保护的中游区域,北距长江直线距离不超过一公里,环保治理压力之大不言而喻。
以努力建设成为“长江大保护”先行示范者为目标,鄂城钢铁从“高起点规划”着手,制定了2018-2020三年环境治理计划和2018-2022五年环保提升专项规划,以及环保提升、景观、物流等三大规划。同时,于2019年4月与鄂州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作出绿色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郑重承诺。
有了目标和规划,以多举措进行综合治理,鄂城钢铁迅速推进一系列行动:
——2019年2月,成立绿色城市钢厂推进办公室,一体化推进绿色智慧城市钢厂建设,开展区域化、网格化包干整治,强力推进绿色创建工作到边、到角。
——按照“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的要求,投入40亿元的大手笔,扎实推进“三治四化”工作,即治水、治气、治固,洁化、绿化、美化、文化,实施料场封闭、烟气治理、除尘升级、噪声治理等40多项重点环境提标升级改造项目,补齐污染防治短板,为长江大保护战略落实落地解决本质化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纵深推进“三治四化”,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2020年根据中国宝武“全面对标找差、创建世界一流”管理主题与绿色发展大会精神,编制了《“三治四化”行动方案》并组织落实。制定并落实《鄂城钢铁绿色城市钢厂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明确职责分工、严格工作要求、定期组织推进。
——为进一步巩固绿色智慧型城市钢厂创建成果,持续推进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2020年6月,成立精益6S管理提升办公室,全面推进现场清洁、整顿、提升管理,倒逼员工行为养成和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升,由外至内、由表及里,全力打造建设花园式绿色钢厂。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鄂城钢铁全体干部员工近三年的努力,“三治四化”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治气方面,积极推进废气超低排工作,项目化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超低排放改造,21个主要排放口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有组织排放的废气提前两年达到了超低排放,基本解决无组织扬尘及视觉污染问题,颗粒物、二氧化硫主要污染物下降近30%,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高于主城区。
治水方面,作为长江边上的长流程钢厂,按照构建水系统“一张图管理、一双眼监控、一张网检测”的思路,利用智慧化的手段基本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吨钢耗新水、吨钢排水量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克服了雨污分流、焦化酚氰废水、深度处理、老旧管网的改造的难题,着力打造宝武集团内“废水零排放”典范。
治固方面,按照固废不出厂的思路,实施“五化”模式管控,即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固体废物出厂最小化、资源再生产品化、贮存规范化、管理智慧化,固废全部资源化、产品化率达80%。
在四化方面,积极推进“两园一带”建设,厂区绿化面积152万平方,厂区绿化率由16%提升至40%,实现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景”,形成“厂城融合、厂在林中、人在景中”生态和谐景象。
行动表率:按下碳达峰中和“快进键”
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行业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5%左右。按照宝武集团2023年达到碳达峰的要求,鄂城钢铁勇做行动表率,肩负起新时代绿色低碳发展的使命和担当,按下碳达峰中和“快进键”,积极推进减碳工作。
一方面,围绕行业标准,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上做足文章。依托能源管控系统和集控平台,推进能源结构、工序界面、能源环保的协同高效管控,主要工序达到国家能耗限额标准和清洁生产标准要求,吨钢综合能耗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加强与国网湖北能源服务公司等节能服务公司合作,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强力推进节能降碳技术应用,煤气、蒸汽、氧气零放散;降低电耗,提高自发电量,自发电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同时,坚持全面对标找差,在提升节能增效水平上下功夫。通过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协调能源静态平衡和动态调度,将正常生产时控制煤气放散、高炉休风时保证系统安全、极端天气时稳定电网运行等作为重点工作,同时加强用电负荷调整、单电源运行管理等电力需量管控工作,在降低用电需量费用的同时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2020年煤气放散率0.43%,较2019年下降0.78%;累计自发电量11.98亿度,较去年同期增加0.79亿度。
今年4月,超高温亚临界发电机组一次性并网成功后发电量屡破纪录,是鄂城钢铁强力推进节能降碳技术应用交出的一份亮丽成绩单。
亚临界煤气发电机组一方面发电效率高,另一方面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同时也解决了富余煤气的消纳问题。2020年上半年,鄂城钢铁投资2亿多元,动工建设80MW超高温亚临界煤气发电项目,利用富余煤气,扩建煤气发电机组。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今年4月14日21:50,鄂城钢铁80MW超高温亚临界煤气发电机组一次性并网成功,4月16日开始日发电量屡破记录,截止至5月底发电达3968wkw/h。
采访中,制造管理部运营管制中心曹亮介绍说:“80MW亚临界发电机组并网满负荷正常运行后,公司的自发电率将达到70%以上,实现公司发电效益和煤气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对减少环境污染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任重而道远。2021年,我们将进一步认清形势,时刻绷紧环保弦,瞄准行业标杆,深挖内部潜力,重点推进煤气、余热高效利用,轧材系统棒一和高线辊道红送,空压机系统节能等节能降耗项目的实施,降低能源消费总量,推动能源管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为达到碳达峰要求作出应有贡献。”能环部部长李云介绍说。
城市名片:从“逗人嫌”到“众人夸”
花溪湿地公园里,鸟儿悠然觅食,白鹭驻足嬉戏,鱼儿水中嬉戏,处处洋溢着朝气与生机;厂区内,绿意叠翠,草坪盎然,花香袭人,与一座座现代化厂房相映成趣,花园式工厂扑面而来;核心景观带实现厂区透绿、空间共享,每天傍晚时分,八星广场上热闹的广场舞吸引着人们驻足的目光,成为附近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这就是鄂城钢铁,吴王古城的一张亮丽城市名片。
近年来,鄂城钢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全流程超低排放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为标准,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以钢铁力量融入城市的现代生活,变依托城市到为城市服务,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建成与鄂州“航空城、生态城、科技城”新定位相适应的绿色智慧型城市钢厂。
去年,6月6日,以“美丽鄂州、绿动鄂钢”为主题,鄂城钢铁承办了鄂州市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让市民切身感受鄂钢变化。这是鄂城钢铁第一次“开放日”,由此,正式向市民打开厂门,共享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果。
这里,有一个“白鞋的故事”。去年7月4日,冒着倾盆大雨,梁新屋村支书带领村民穿白鞋、游鄂钢。
从1958年鄂钢建厂之初算起,梁新屋村与鄂钢做了62年邻居。鄂钢作为钢铁企业,曾在环保设施不达标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废气等污染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梁新屋村民也曾一度有怨声。
这几年鄂钢痛定思痛,下决心进行全厂范围内绿色环保改造,全公司上下发动,迅速掀起了一场“绿色环保革命”,通过大手笔的“三治四化”,厂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村民们告诉记者:“都说鄂钢变化大、环境好,今天有机会来鄂钢参观,我们都特意穿着白鞋,就是为了见证鄂钢的变化。你看,今天走了这么久,鞋子一点都没脏。”
鄂钢绿色环保创建的成果得到“近邻”梁新屋的高度认可,一面梁新屋村村民送来的锦旗,成了鄂钢人心中的“宝贝”。上面绣着“绿色钢厂、智慧引领,工农情深、筑梦感恩”,这是“产城共融”的最好体现。
从“逗人嫌”到“众人夸”,从与城市格格不入到相融共生,鄂钢三治四化成果凸显,公司绿色发展指数得分逐年提升,由2018年的37分到2019年的63分,再到2020年的75分。2020年5月,鄂城钢铁获得鄂州市“园林式单位”称号。
2020年10月底,国家工信部网站发布了第五批“绿色工厂”名单,鄂钢荣膺“绿色工厂”称号,成为鄂州市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绿色扮靓钢城,生态钢铁反哺“吴都”大地。2020年11月,鄂州市结束了30年的长跑,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这里面,少不了鄂钢绿色蝶变的功劳。
今年3月30日,鄂城钢铁与首钢迁钢等四家单位一起,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评为“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