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依靠涉房贷款与个人消费贷高歌猛进的上海银行,开始逐渐面临这一路线多年积攒下的压力反弹。该行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海银行房贷与个人消费贷业务的不良率双双持续走高,频繁领取的相关罚单也暴露出其开展业务过程中存在的漏洞短板。
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2021年上半年,上海银行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持续了去年末猛增23倍的趋势继续上涨,另一支柱业务个人消费贷规模虽有收缩,但不良率连续五年走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曾助推上海银行快速前行的业务“两翼”,能否在外部环境变化多端、行业趋势加快变革、监管政策严格管控的背景下,继续带动其展翅高飞?
为此,财经网金融就上述问题联系了上海银行,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房贷集中后遗症凸显 不良激增且居高不下
近年来,监管层面已经多次强调,要严格防控银行流入房市的贷款规模及占比,但在上海银行的对公贷款中,房地产业贷款占比始终较高,备受市场争议。
据上海银行日前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上海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为17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26%,占总贷款比例由上年末的14.27%提升至14.58%。
更值得一提的是,截至6月末,上海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为47.16亿元,较去年末增长25.86%;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率则由去年末的2.39%提升至2.73%。而这相较2019年末时的0.1%,增长了26.3倍。
“上海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增长与这三年房地产市场政策持续收紧叠加疫情影响有关。”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认为,目前,上海银行暴露的风险都是前两年业务的反馈,近两年大量高负债房地产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现金流极其紧张,同步导致合作银行风险暴露。
事实上,贷款过度集中于房地产行业是上海银行的业务“传统”。据其此前发布的招股书显示,2013年至2015年末,该行房地产行业贷款在该行公司贷款和垫款行业占比中均排名第一,占比在20%左右;住房按揭贷款占该行个人贷款和垫款的比例更高,分别为69.52%、65.74%、54.79%。
2016年,受宏观影响,上海银行的房贷业务出现短暂收缩,对公房贷与住房按揭贷款比例双双下滑。但这一趋势并未持续多久,2017年以来,上海银行继续加大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投入。据财经网金融梳理,2016年末——2021年6月末,上海银行房地产业投向贷款余额从536亿元飙升至1728亿元,增幅达222%,住房按揭贷款方面,贷款余额也从2016年末的547亿元增至2021年6月末的1442亿元,增幅达163%。
占比过高的房地产行业贷款给上海银行的资产质量埋下了隐患,2016年末,该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为2.51亿元、0.47%,到2021年6月末,这两项指标已经增至47.16亿元、2.73%。
如此涉及房地产领域,自然在“严监管”的背景下,各种违规现象无处遁形。据财经网金融梳理,近年来,上海银行涉房贷款也出现了不少违规问题,更频频领到“百万”罚单,甚至“千万”罚单。
8月19日,上海银行2021年半年报发布的当天,上海银保监局披露了对上海银行的罚单。因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违规被用于支付拍地保证金、土地出让金,上海银行奉贤支行被罚50万元。
此前7月12日,上海银行因经营性物业贷款授信后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个人贷款违规用于购房、对部分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偿债能力审查不审慎等原因,被要求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共计460万元。
去年8月,上海银行也曾因违规向资本金不足、“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以其他贷款科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23项违法违规行为,被要求责令改正,合计被罚没1652.16万元。
涉房贷款频频违规,可见上海银行内部管理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内控不到位带来的不仅是监管的罚单,还有消费者的集中投诉。今年4月,上海银保监局通报2020年上海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上海银行也榜上有名,投诉量位列中资法人银行第二名,投诉总量达510件。
为此,财经网金融就上海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居高不下、涉房贷款违规被罚等问题向该行发送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相关回复。
消费贷狂奔 资本充足率连续6个季度下滑
随着监管对于涉房贷款的管控力度加大以及行业内业务方向转向零售,上海银行似乎也想大力发展消费金融等零售资产业务。其早前曾公开表示,要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授信、房地产授信,信贷资源更多向零售业务倾斜。
但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后,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投放却出现了负增长。
据其半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为1498.68亿元,较上年末下滑5.4%;占总贷款比例为12.64%,较上年末下降了1.78个百分点。这一数据的收紧或许也与2020年联合贷款受到监管施压、以及该行消费贷不良风险暴露有关。
公开数据显示,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规模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出现大规模增长。2015年末,该行个人消费贷款总额仅为121亿元,占个人贷款总额13.96%。但到2019年末,该行个人消费贷总规模已高达1751元,4年的增幅高达1349%,占个人贷款总额比例也增至54%。
而据财经网金融梳理,上海银行消费贷规模能够飞速增长,与其依靠互联网平台发放大规模的联合贷款大有关联。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银行是上海地区较早与互联网平台开展联合贷款的金融机构之一。2017年年报中显示,上海银行已经先后与微众银行、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唯品金融等知名行业平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018年末,上海银行互联网消费贷款余额甚至突破千亿元,达1095.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7.55%。
然而2020年以来,监管层面接连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上海银行互联网贷款踩下刹车。
数据显示,2020年末,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余额首度下降,从上年末的1751亿元降至1584亿元,占总贷款比例从上年末的18%降至14.42%。而截至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再度下滑,个人消费贷余额降至1499亿元,占总贷款比例降至12.64%。
值得注意的,在上海银行消费贷规模大增的这几年,其不良率也连年上升。2016年至2020年个人消费贷不良率分别为0.37%、0.43%、0.52%、1.15%、1.87%,2021年6月末更是高达2.07%,不良贷款规模也从2018年末的8.23亿元增至2021年6月末的近31亿元。
数据来源:wind 制图:财经网金融
为此,上海银行在半年报中提及:“受疫情风险等持续性影响,叠加行业外部风险的传导输入,消费信贷行业规模增速放缓,行业整体风险有所上升,零售信贷资产质量管控难度加大。”在复杂的大环境下,未来该行个人消费贷的风险仍需警惕。
个人消费贷的一路狂奔除了带来资产质量的考验,上海银行的资本补充也面临着一定压力,各级资本充足率均有所下降。
据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上海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以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27%、10.01%以及8.98%,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59、0.45以及0.36个百分点。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2020年一季度末至2021年6月末,上海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已经连续6个季度下滑。
数据来源:wind 制图:财经网金融
为补充资本,上海银行频频从外部募资。仅在今年,公告拟发行的债券规模已达500亿元——1月21日,上海银行披露公开发行A股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和发行公告等文件,拟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200亿元,用于支持未来业务发展,并在转股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8月20日,上海银行完成发行“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金融债券”,债券发行规模为人民币300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满足该行资产负债配置需要,充实资金来源,优化负债期限结构,促进业务稳健发展。
廖鹤凯对此表示,资本充足率持续下滑会阻碍银行业务的扩展,减缓业务发展速度,甚至影响到原有业务的维护,因此银行会采取融资动作,以避免指标触及红线。
面对“补血”压力的上海银行,能否通过布局外部资本补充,进一步提升资本充足水平以支持未来业务发展和资产结构调整,财经网金融将持续关注。
免费为您快速开通指定信管家平台账户
通过我们开户,交易手续费低至20美金每手
提供多个正规的信管家平台选择适合您的平台
精选正规安全平台,平台及配资机构均可在线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