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您提供信管家开户服务,交易手续费低至15美金每手。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联系客服

“投诉”银行为啥成了一门生意?

时间:2021-09-06
浏览次数:363

“投诉”银行为啥成了一门生意?


“利率24%以内”被盯上

近日“将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控制在年化利率24%以内”的消息一出,不少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吃惊发现,以贷款利率高于24%而拒不还款的逾期借款人骤然增多。

据悉,此次逃废债中介运作更加“机构化”。他们设立所谓的财商教育机构,或组建维权工作室,通过开设“如何逃离债务上岸”等课程并收取课程费,怂恿借款人以原先贷款合同年化利率高于上述窗口指导为由拒不还钱,甚至部分逃废债中介还愿提供“代理投诉”服务,收取相应的服务费。

一位中小银行网络金融部负责人直言,逃废债中介的此番兴风作浪,也影响到他们与助贷机构的业务合作。

“目前我们也在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积极收集逃废债中介的相关证据,向公安部门申请立案予以打击。”一家助贷机构法律合规部主管称。

01

最新动态:

监管打击“不良代理投诉”

针对此类活动不断增加和专业化、机构化态势,近期,福建、湖南、辽宁沈阳等地的金融监管部门展开专项行动,打击这类不良代理投诉举报。

就像福建省银保监局发文指出的那样:这背后还隐藏着虚假广告宣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无证或无照经营、黑恶势力恐吓威胁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及社会稳定。

近日,福建银保监局在辖内组织开展打击不良代理投诉举报专项工作,成立打击不良代理投诉举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福建省银行业协会和福建省保险行业协会分别成立银行业和保险业打击不良代理投诉举报工作专班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推动工作。

本次专项工作重点集中治理以下四类突出问题:一是不法分子非法获取、买卖消费者保单或银行账户信息,危害公民信息安全、侵犯公民权益的行为二是不法分子冒充监管部门、法律工作者或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怂恿消费者退保、逃废债务、转让理赔权,诱导消费者提供个人敏感信息,甚至扣留消费者银行卡、手机,从而达到控制消费者、收取高额手续费等非法目的的行为;三是不法分子以获得非法利益为目的,取得消费者委托后,捏造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时的虚假事实,向银行保险机构过度维权甚至敲诈勒索,或者套打内容及格式高度雷同的投诉举报信,向监管部门进行恶意投诉举报的行为四是不法分子与黑恶势力勾结,对消费者实施恐吓、威胁或诈骗等不法侵害的行为。

本次专项工作主要采取四项措施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治理行业顽疾,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完善消保工作机制,杜绝客户信息管理安全隐患,完善从业人员招募及管理,慎防不法分子以获取客户信息为目的混入机构营销队伍。

二是畅通维权渠道,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方面,畅通消费投诉正规渠道;另一方面,严肃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举报事项,加大银行保险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是强化协调联动,形成打击工作合力,与公安、市场监管、网信、信访、司法、地方金融局等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多部门工作合力和联合治理工作格局,开展联合打击行动,统筹行业力量进行大数据监测分析和专题调研,串并有关不良代理违法违规证据线索,形成证据链及时移送相关部门进行严肃查处

四是加强教育宣传,提升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发布相关典型案例和风险提示,营造对不良代理投诉举报“人人喊打”的声势。

不良代理投诉举报

不良代理投诉举报是指通过策划、教唆、组织或代理消费者大量恶意投诉或举报,试图达到非正常全额退保、逃废个人债务、获取超额保险理赔金,使不良代理机构或人员不当得利等目的的活动。

此类活动背后隐藏着虚假广告宣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无证或无照经营、黑恶势力恐吓威胁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及社会稳定。

(福建省银保监局)

02

深度解析:

“投诉”如何变成了一门生意?

“投诉”银行在“反催收联盟”的灰色产业链下,竟然成为了一门“无本万利”的生意,不仅导致了债权人恶意逃废债的问题,增加了银行的坏账和声誉风险,部分从业者更有“洗白”的趋势,试图将“黑中介”变身为两头收割的新商业模式。

所谓的“反催收联盟”,本来是互联网社群上的松散组织,最早出现在P2P行业,欠债者们为了不用还钱,通过各种手段来逃避债务。

而在2020年之后,随着一大批P2P从业人士的转行,看到了信用贷、消费贷的逾期上升带来的“商机”,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黑色产业链,通过在短视频平台和网商平台等获客,借助各种招数来恶意“逃废债”,从而赚取中介服务费。

A

松散联盟变成专业组织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P2P时代,“反催收联盟”被看成是“老赖联盟”,还只是偶发行为,主要是跟网贷公司打交道。而现在,随着不少P2P从业人员转行进入这个领域,新型的反催收联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不仅有了一套成体系的“反催收方法论”,而且熟悉金融法规和催收手段,组织内部也形成了专业分工和层级,有人专门做获客,有人专门负责资料造假,有人专门负责话术,还有人专门做售后,从一个松散联盟变成了高度专业化的组织。

“行动一致,招招致命。”对于新型的“反催收联盟”,不仅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灰色产业链,涉及到信用卡、消费贷等多种产品,还开发了“信用修复”等产品,在电商平台上堂而皇之地公开出售,一家店每月的成交量可达上百件。

他们在服务完成后,甚至会转手就将债务人的信息贩卖给其他机构,形成链条化、专业化运作模式,同时还从网贷、信用卡等领域,蔓延到保险行业,打起了“全额退保”、“获取超额保险理赔金”的生意。

B

竟成“热门创业项目”

在正规的银行金融机构从业人士看来,所谓的“反催收联盟”和“黑中介”,无论用的什么办法,本质上就是教唆债务人恶意逃废债。

更让人忧虑的是,这个群体近些年不仅从业人员不断扩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而且常常是有恃无恐,甚至成为了当下的“热门创业项目”。

主要的原因是,这个黑色产业链几乎是零成本、零风险的一笔买卖,打着给消费者维权幌子的“反催收联盟”,就是钻了这样的空子。

以“信用修复”为例,打着“创业成本低、回本速度快”招募加盟商,一则广告视频的播放量就达到了4.6万之多。某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违法成本太低,是这个灰色产业链壮大的重要原因。

正是这个原因,“反催收联盟”近两年也走向所谓”专业化“和”职业化“,其中不少从网贷等机构转行过来的人员,更是利用熟悉金融法规和催收规则,不断升级反催收手段,更具有隐蔽性。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于“老赖”的打击力度加大,包括飞机、高铁等出行都进行了限制,部分“失信人群”也不惜花钱一试。

需求端的刚需,供给端的不断扩大,加上互联网平台所带来的获客渠道颇为便利,“反催收联盟”不断壮大!

因此,就有业内人士反映:随着今年多个省市地方金融办开始打击“反催收联盟”,如何在法律法规上修补漏洞,正是当务之急。

8月24日,沈阳市金融发展局就发布通告称:部分代理投诉组织或个人利用互联网论坛、微信朋友圈、网购平台、社交平台、短视频等渠道招揽生意,打出“全额退保退息、贷款退息、信用卡免息”等幌子,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在获得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信息之后,再利用各种非法手段达到其收取高额代理手续费、截留套取资金、唆使消费者转购非法理财产品或参与非法集资等目的。

C

与金融机构合作,”两头收割“?

有长期跟踪这一产业链的人士提醒:为了应对监管部门的打击,“反催收联盟”不仅手段更加多样,还主动寻求跟金融机构的合作,试图“洗白上岸”。

所谓的跟金融机构合作,其实就是部分“反催收联盟”,利用手上掌控的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来“帮助”催贷,再获得一定比例的服务费。

在2020年底就有报道指出,他们开出的合作条件,就是让借款人只偿还本金的80%,同时,再向金融机构收取10%的“返点”。

据了解,这也与“反催收联盟”中部分从业者的职业背景有一定关系,他们中的不少人,之前可能就是在网贷公司里从事催贷业务。这种将借款人“出卖”给金融机构的做法,除了可以两头收割获利之外,更是让“反催收联盟”中的部分人,看到了上岸洗白的机会,试图将“黑中介”变成一门合法生意,甚至是一门新商业模式。

但是,无论怎么变换手法和身份,“反催收联盟”作为搅乱金融秩序的“破窗者”,其本质都不会变化。

03

业界动态:

打击“破窗者”成金融业共识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这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在金融秩序治理规范中,如何防范“破窗效应”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对于不少中小银行的从业人员来说,现在跟“反催收联盟”斗智斗勇,成为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据某银行的工作人员介绍:在跟某个客户打交道时,从其电话中的话术,就可以清晰分辨出这是“反催收联盟”所为,但是只能不断地周旋,既没法报警,也不能将这个客户拉入黑名单。

相比于对手各种恶意逃废债手段的不断升级,银行的工作人员仿佛是在“带着脚镣跳舞”。“对方不断来电投诉我们的贷款(发卡)流程不合理,还在言辞中不断暗示:如果不给解决,就向监管部门和媒体投诉。”面对这样的对手,不少银行工作人员都是投鼠忌器,明明知道对方的目的就是想要“逃废债”,但很多时候也是无可奈何。

“反催收联盟”的猖獗,不仅让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不胜其扰,更是加大了运营风险和声誉风险,部分银行为了大事化小,不得不妥协或者息事宁人,但越是这样,这些人尝到甜头之后,就会更加有恃无恐。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有人站出来做修复“第一扇窗户”的人,让那些“打破窗户”的人付出代价。

可喜的是,北京、海南、湖南、广东、山西等多省市银保监局,已经陆续发布了打击金融领域恶意投诉的相关通知或采取专项行动,包括各地警方在内,已经对此展开行动。有最新的案例是,某银行的客户在信用卡逾期后,找“反催收联盟”恶意投诉银行,还提供了虚假材料,在银行报警之后被警方抓获。

信用是银行业的基石,对于那些敢于冒险一搏的“破窗者”,就应该让他们受到法律的制裁,付出惨重的代价。

联系客服
我们的优势

极速开户

免费为您快速开通指定信管家平台账户

降低交易成本

通过我们开户,交易手续费低至20美金每手

多平台可选

提供多个正规的信管家平台选择适合您的平台

安全正规

精选正规安全平台,平台及配资机构均可在线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