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21世纪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杨志金联合发布《关于做好防疫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
通知建议,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保证融资平台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的合理融资需求,不得盲目提取贷款、压力贷款或停止贷款,确保在建项目的顺利实施。过去,监管机构并没有限制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但在严格监管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可能会过度收紧平台融资。因此,当监管机构提到确保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时,融资平台的融资出现了边际改善。
仅从央行发布的文件来看,后续的城市投资和融资难以大大放松,边际改进仍需要更多部门甚至更高层次的确认。首先,发布的文件单位仅为央行和外汇局,但地方政府债务的主管部门为财政部门,但财政部门不在发布的文件中。参考2015年确保融资平台合理融资文件由财政部原银监会联合发布,国务院转发;2018年,国务院在常务会议上提出,2018年101日发布,财政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按职责实施。对于地方债券监管,财政部长刘坤在4月16日发表的最新文章《稳定进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表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先下棋,打一场积极的战斗,平衡促进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和控制度。我们应该提高风险识别和监测能力。加强跨周期和反周期调整,合理安排赤字、债务和支出政策,促进财政资源下沉,严格财政纪律,有序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从这次演讲来看,对隐性债务的控制并没有放松。二是在防范和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长期机制下,缩小了融资平台放松的空间。2014年10月发布的第43条(《关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意见》),收紧了地方债务控制,并于次年5月发布了第40条,放松了融资平台的融资。
事实上,此后,PPP、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投资基金等融资方式的扩张导致了隐性债务的扩张。2017年,新一轮地方债券监管收紧,平台资本链开始紧张。2018年7月召开的国家常务会议表示,确保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后,城市投资债券发行恢复,二次估值大幅下降。然而,这一轮放松是在整体收紧的情况下放松的,而不是大放水。去年11月召开的国家常务会议指出,近年来,地方债务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果,隐性债务减少,政府整体杠杆率稳步下降。原因是隐性债务监管的长期机制不断完善,其主要内容包括遏制增量、解决股票、打开前门、加强问责、平台转型等。在这种长期机制下,融资平台放松的空间非常狭窄,一旦新的隐性债务将被追究责任。第三,在中央银行和外汇局的通知中,有多种限制,如风险可控、依法合规、市场化原则、在建项目和合理融资需求。在这些限制下,平台融资放松幅度不大。上述四组词语有解读空间,特别是在建项目和合理融资需求。关于在建项目,2010年412号和2015年40号都划定了时间节点,其中前者划定的时间节点为2010年6月30日,后者划定的时间节点为2014年9月21日。原因是,2010年6月正好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通知》国发201019号,后者是43号印刷的时间点。
2018年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猜测可能是27号隐性债务控制文件发布的时间点。因此,上述三个涉及在建项目的定义都是由中央层面的顶级文件发布的。在建项目的最终存在和实际的时间点可能仍需观察。第四,当前宏观经济仍在合理范围内运行,融资平台融资不需要大幅放松,基础设施适度提前主要依靠专项债券等预算资金。历史上,当稳定增长压力较大时,融资平台控制将放松,然后稳定基础设施和投资。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4.8%,比去年第四季度上升了0.8个百分点。最近召开的国家常务会议和其他高级会议指出,宏观经济面临着新的下行压力,但仍在合理范围内运行。相比之下,即使今年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低于2020年。2020年6月召开的国家财政厅(局)长座谈会指出,要始终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在当前复杂形势下高度重视债务风险防范,加强对非法债务的追究。我们不应该因为应对疫情而忽视债务风险,也不应该因为财政困难而创造非法债务的新风险,也不应该为解决短期问题留下后遗症,牢牢把握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最近,一些地方发布的非法债务案件证实了上述声明。4月14日,玉溪市政府网发布的《玉溪市非法债务融资问责》显示,2020年2月,根据玉溪市政府关于预防和控制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要求,玉溪市投资公司和玉溪家园公司向国开云南分行借款5.5亿元,并将其转让给玉溪市相关单位。截至2021年2月,相关单位已返还市级责任。(负责编辑:王志强HF013)央企在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也为稳定宏观经济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
4月19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发言人彭华刚在介绍2022年第一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营业收入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净利润4723.3亿元,同比增长13.7%;纳税7348亿元,同比增长20.9%。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进表示,国资委提前规划,行动迅速,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企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了稳定开局。然而,在不久的将来,国内外出现了超出预期的因素。中央企业能否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稳定下来?对此,彭华刚将向《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中央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央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在今年21世纪做好两条线的工作。一条线是围绕稳定增长、提高质量和效率的专项行动。另一条线是围绕风险防范和风险防控措施。随着外部形势日益紧张,下行压力明显增加,经营风险明显增加,中央企业保持良好的经济运行形势并不容易。彭华刚表示,国资委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围绕两利四率指标,围绕两增一控三提高目标,密切关注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经济运行稳定良好的开端。两利是指净利润和利润总额。
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4723.3亿元,同比增长13.7%,近60%的企业实现净利润两位数增长;累计利润总额6179.3亿元,同比增长14.6%。四率表现也不错,中央企业经营质量不断提高。据悉,一季度中央企业R&D资金投资1514.2亿元,同比增长18.9%,R&D资金投资强度同比增长0.0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6.8%,与去年同期持平,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年化劳动生产率72.7万元/人,同比增长13%;3月底,中央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为65%,控制在年初。从两利四率指标来看,一季度最好实现两增一控三提高目标,为实现年度经济运行目标打下良好基础。此外,工业企业增长突出。据悉,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原油产量、成品油销量、电力销量、原煤产量、钢铁销量、造船完工量等实物指标均实现同比增长。中央工业企业净利润2984.7亿元,同比增长23.7%,高于中央企业总增长10个百分点。
免费为您快速开通指定信管家平台账户
通过我们开户,交易手续费低至20美金每手
提供多个正规的信管家平台选择适合您的平台
精选正规安全平台,平台及配资机构均可在线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