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气市场结束,美国产量基本确定
截至8月28日,美国豆荚结荚率为91%,落叶率为4%。虽然生长进度比去年同期和五年慢,但随着8月份大豆的关键生长期结束,这意味着美国的单一产量基本确定。8月12日USDA月度供需报告预计单产为2016年历史最高值51.9蒲/英亩,ProFarmer8月22日至24日对中西部主产区进行田间检查后,估计单产51.7蒲/英亩。如图3所示,从去年开始,低优良率不再意味着低单产。目前市场上很多机构估计单产不同,以便StoneX-51.8.Allendale-50.以86为例,可见分歧不小。参考历史数据,过去大部分年份,USDA9月供需报告中单产预估比例ProFarmer更高的是,我们倾向于9月12日的供需报告USDA仍有可能给出相当高的单一产量估计,也就是说,天气和单一产量将不再是美国大豆上涨的驱动力,甚至可能面临卖出压力,因为作物集中收获上市。
2
美国的需求并非没有隐忧,但现阶段大幅调整的概率较小
首先看看美国的出口需求。8月25日,8月25日,由于向新系统过渡过程中出现问题,USDA撤回每周出口销售数据,最近发布公告称,该数据将于9月15日恢复15日恢复,这使得我们很难评估美国大豆最近的出口订单和装船情况。截至8月11日,美国21/22年出口订单为5956万吨.8月装船5548万吨,8月份装船USDA预计年出口量为5878.6万吨;参照近几周的每周出口检验量,我们认为9月份的供需报告仍有可能降低21/22年的美国出口预测。至于新作品,8月23日至今(上次公布为8月10日)USDA私人出口商向中国销售大豆的报告共3次,共799份.4万吨;4份向未知目的地销售大豆的报告,共1200吨.2万吨,全部22/23年付款。但累计预售订单数量处于历史同期的正常范围,截至8月11日为1704.6万吨。
事实上,我们有理由担心美国未来的出口需求。从价格竞争力来看,巴西近几个月的船期报价仍然具有竞争力;远月不用说,巴西2023年2月的船期FOB为76美分/蒲,这也说明市场对22/23年南美丰产有着强烈的预期,我们将在下面详细阐述。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已经成为大宗商品需求的阴影。就中国而言,长期的盘面利润亏损反映在中国进口大豆数量的下降上:21/22年(20年10月至21年9月),中国进口大豆累计7672万吨,同比下降670万吨(8%);分月来,5月份进口量达到966.5万吨年内峰值后,6-7月进口量仅为822.5万吨(-23%YoY)和788.3万吨(-9.1%YoY)。目前,10月至12月船期计算的进口美豆盘面利润仍较差,中国买家在盘面利润明显修复前很难大规模采购。
看看美国的压榨需求。21/22年度压榨情况相当明朗,NOPA数据显示,21/22年(9月至次年8月)其会员单位累计压榨199年.0849亿蒲,同比增长200849亿蒲,.6%;USDA数据显示累计压榨20.287亿蒲,同比增长287亿蒲,.88%。USDA8月份供需报告预计21/22年度压榨量为22.05亿蒲(+3%YoY),这个目标很有可能实现。至于22/23年,我们认为现阶段只能给出定性判断,美国良好的现货压榨利润.与可再生柴油产能相匹配的大豆压榨产能稳步增加.政策支持(拜登政府最近表示,生物燃料混合标准的期限可能会从一年延长到三年,以增加生物燃料发展的长期确定性),这使我们对美国未来的挤压需求持乐观态度。但增长率仍不确定,如图14所示,自今年4月以来,豆油一直在所有生物燃料(包括燃料乙醇)中.生物柴油.原料中可再生柴油等的比例持续下降,说明豆油行业的需求也受到其他替代品的竞争。
综上所述,美国天气市基本结束,唯一的悬念可能是9月12日USDA月供需报告最终会把单产放在什么值上,51或52蒲/英亩的单产没有实质区别。就美国自身的平衡表而言,5-6%的库存消费比对应的是适度紧张的供需格局,这意味着美国大豆短期内将以震荡为主。南美未来22/23年的产量和需求将是决定美豆走势的关键因素。如图16所示,过去两次(08/09年).11/12年)南美大幅减产后,立即迎来大丰收,丰厚的利润刺激面积增加.厄尔尼诺·拉尼娜.交替出现使这并非偶然。目前,市场对南美22/23年度产量持乐观态度,巴西产量有望达到最高纪录的1.5亿吨以上。巴西9月下半月大豆播种即将开始。如果南美的高产预期能够实现,那么我们可能会看到,CBOT大豆进一步下降。最大的风险是天气,因为最大的风险是天气NOAA.日本和澳大利亚气象局都指出,拉尼娜冬季气候现象可能会持续,天气风险仍然存在。
3
国内豆粕去库时,内强外弱.近强弱格局持续
正如上面提到的,盘面榨利深亏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影响了我国进口大豆的数量和节奏。5月至7月,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分别为966.5万吨.822.5万吨和788.3万吨,预计8月至9月到达香港约700万吨。预计8月份我国大豆压榨量将超过进口量,这意味着大豆库存将下降。当进口大豆到达香港时,豆粕消费持续改善。钢铁联盟农产品统计显示,样品企业交易明显更加积极,周提货量从7月份的不足15万吨增加到目前最高的17吨.因此,6月底油厂豆粕库存最高为111吨.上周6665万吨降至6665万吨.54万吨,为现货价格和近期期价带来了有力支撑。
未来的需求能继续下去吗?每年第四季度至春节前是豆粕全年消费的旺季。养殖利润自今年7月以来一直是正常的,从第四季度到春节前仍可能保持合理的利润,良好的利润也有利于豆粕饲料的需求。库存下降.在猪价上涨的大周期中,饲料产量可能会下降,但豆粕消费将随着养殖利润的同步改善。这一点基本上可以在数据中得到验证,2022年1月至6月猪料总产量同比下降3倍.1-7月同比降幅扩大至33%.2022年1-6月豆粕表需同比下降79%;.1-7月同比降幅缩小至63%.67%。虽然21/22年(10-9月)中国豆粕消费下降趋势难以改变,但我们对四季度豆粕消费边际改善的看法保持不变。
如何修复榨利?进口大豆压榨时,压榨大豆?.当下游畜禽养殖利润合理时,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更加健康.更可持续。由于盘面榨利不佳,油厂远月基差报价高于01合约500元/吨。但高基差必然影响下游需求,需求自下而上反应进口压榨环节,因此需要修复盘面榨利。结合人民币贬值等因素,我们认为CBOT大豆下跌更有可能修复榨利。
4
行情展望
美国天气市场基本结束。就美国自身的平衡表而言,5-6%的库存消费与适度紧张的供需格局相对应。南美未来22/23年的产量和需求将是决定美国大豆走势的关键因素。目前,市场对南美22/23年的产量持乐观态度,巴西产量有望达到最高纪录.超过5亿吨。巴西9月下半月大豆播种即将开始。如果南美的高产预期能够实现,那么我们可能会看到,CBOT大豆进一步下降。
在国内,由于进口利润不佳,我国进口大豆下降;在季节性消费旺季和养殖利润改善的共同影响下,我们对四季度豆粕消费边际改善的看法保持不变;因此,9月份油厂豆粕去库可能继续支撑现货和近期价格。至于盘面利润,我们认为CBOT大豆下跌修复利润的可能性更大,加上人民币贬值,内强外弱局面将继续。
免费为您快速开通指定信管家平台账户
通过我们开户,交易手续费低至20美金每手
提供多个正规的信管家平台选择适合您的平台
精选正规安全平台,平台及配资机构均可在线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