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期货作为我国粮食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粮食安全.在防范农业风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通过创新,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营机构逐渐形成了农业生产的范围.流通.储备与贸易的全产业链服务,走出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今年以来,海外粮食价格大起大落。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受乌克兰危机影响,今年2月和3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继续飙升,创下1990年指数编制以来的最高值。谷物价格的上涨是第一季度食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然而,自4月以来,包括食品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6个月下跌;同时,为了抑制日益严重的通胀问题,以美联储为代表的主要经济货币当局开始激进加息,导致加息风险溢出,国际贸易商品美元价格不断减弱。
此外,全球新冠疫情持续.极端天气频发.农业投资成本高的问题加剧了粮食市场动荡,海外粮食安全风险较高。
在海外不确定性叠加的影响下,中国今年的粮食生产经受住了考验。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近日表示,中国粮食收获多年,供应充足,市场稳定,与国际粮食市场的起伏形成鲜明对比。“坚持粮食基本自给自足.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扩大豆油。今年的粮食收获在望。”
近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国粮食期货市场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农业生产加工过程中,农民和生产加工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提高粮食种植热情,降低经营风险。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1期货市场发挥了良好作用,期货现货相关性达到0.99.套期保值效率达到96.79%,参与大豆1号期货的企业大豆蛋白粉加工量约占全国的80%;玉米期现货相关性为0.94.套期保值效率达93.97%,目前行业前50大龙头企业90%以上参与大商所玉米期货市场。
在农业流通环节,期货市场不仅降低了交货市场的交货成本,扩大了流通半径,而且有效地解决了粮食产区和销售区流通不畅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粮食市场的流通效率。
目前,郑州商品交易所设立的交付仓库包括10个普通小麦期货.19个强大小麦.9个早籼稻.7个晚籼稻.六种粳稻涉及许多重要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区。上述交付仓库的设置有效满足了当地工业客户的仓单注册需求,帮助农业企业管理市场风险敞口,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效率,促进农业产业振兴。
在农业储备中,期货市场可以为储备粮的轮换提供价格参考系数。当期货市场显示粮食价格波动异常,偏离合理的市场价格水平时,粮食储存企业可以调整轮换频率和数量,从而抑制粮食现货价格。
今年玉米价格波动明显增加.在储备粮轮换操作难度大幅增加的背景下,中粮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中粮祈德丰贸易为某省储量身定制“轮储+基差”借助风险管理方案和风险管理工具,依托中粮背景在玉米产业链中的优势,确保某省储存的玉米储备轮换。
郑州商品交易所作为国家商品储存物资产业支持项目,自2020年起创新推出尿素“商储无忧”项目。近两年来,郑州商品交易所“商储无忧”该项目为60万吨尿素提供了风险管理支持,为我国化肥行业保供稳价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中国期货市场创新了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包括“保险+期货”最具代表性的模式。
“‘保险+期货是一种跨境一体化模式。保险主体在承保粮食价格的同时,通过衍生品工具转移积累的粮食价格风险,建立与粮食现货市场价格波动联动的风险控制机制,有效规避粮食价格波动的风险。”新湖期货副总经理向记者介绍。
在地方政府.交易所.期货公司.在保险公司的努力下,“保险+期货”该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帮助农民规避市场价格风险.稳定种植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1年,河南省开展了花生工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由中原农业保险有限公司和8家期货公司共同承担,总承保面积近19.3万亩,总承保面积约4.25万吨,承保价值近3.7亿元,农民1.9万余户。
据悉,上述项目最终赔偿1529万元,每亩赔偿79.23元。假设农民投保6.4亩,在财政部门和交易所的支持下,只需投资59.78元购买本项目保险产品,最终预计赔偿507.07元。
“项目的实施为参保农民提供了稳定的价格保障,大大提高了农民后期继续参与项目的积极性。”郑州商品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久前,2022年河南省花生“保险+期货”预计承保种植面积将比2021年大幅提升。
采用期货经营机构“保险+期货”该模式可改变原粮食价格风险转移模式和粮食补贴模式,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可通过“保险+期货”有效管理不仅能大大缓解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而且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险+期货”最终通过“保价格”实现“稳供粮”客观上起到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
免费为您快速开通指定信管家平台账户
通过我们开户,交易手续费低至20美金每手
提供多个正规的信管家平台选择适合您的平台
精选正规安全平台,平台及配资机构均可在线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