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资产管理新规出台后,银行、证券公司、基金、信托、保险开启了转型之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从简单的资产管理转向更高维度、更高业务复杂性的财富管理。
财富管理这个词以前在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私募股权行业、信托行业和经纪资产管理中更为常见,主要针对高净值人群。然而,近年来的新趋势是,财富管理服务的普及、包容性、客户基础的扩大和新需求的出现。目前,经济金融风险增加,居民对财富的需求更加关注风险管理。与低回报、低风险银行存款或高风险、高回报的股票、基金投资和风险回报特征相对适中的银行金融管理相比,更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财富的快速积累,投资需求更强,投资意识更强。随着住房投机政策的不断实施,居民的投资逐渐从房地产等实物资产转向金融资产,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根据波士顿咨询报告(BCG《2020中国财富报告》)指出,目前世界居民金融资产占52%。虽然中国居民金融资产的比例逐年上升,占31%,但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相比(欧洲45%,北美72%)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预计到2023年底,中国居民的可投资金融资产将超过243万亿元,并将继续释放可观的增长潜力。市场需求和科技赋能使成本低、收益好、体验好的财富管理产品飞入普通人家。
此外,第三方机构计算,到2021年底,中国平均家庭财富约113万元;平均流动资产(不含房地产)约51万元;平均财富管理机构管理的金融资产约27万元。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中国财富管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也就是说,财富管理服务将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具有包容性发展的趋势,未来将逐步从高净值人群转向中低收入人群。目前,财富管理机构不仅需要满足超高净值、高净值人士和家庭的实际需求,以及中等收入群体对专业财富管理和多元化资产配置的实际需求,还需要帮助大多数低收入群体获得更多的财产收入。
财富管理业务的使命随着共同繁荣的目标而扩大。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梁涛表示,资产管理行业作为连接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的重要桥梁,应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抓住机遇,以人为本,促进共同繁荣。
客户群体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需求的变化。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转型阶段。居民对财富管理的需求逐渐从单一保值增值转变为专业化、多元化。同时,更加注重安全。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服务也从传统的高净值客户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化、包容化的财富管理时代已经到来。
今年以来,“风险社会”这个理论被反复提及。它是指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由人类实践引起的全球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各种全球风险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可以看出,无论是疫情的影响,还是地缘政治,经贸摩擦的频繁发生,在全球化模式中,相关风险的传导加速,影响加深。
自2022年以来,海外经济金融风险事件频发,全球资本市场波动风险加剧,“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繁发生。在这种环境下,居民对财富管理的避险需求显著增加。近年来,黄金资产再次受到追捧,高风险场外市场压力加大。多家研究机构指出,居民倾向于风险管理,投资需求正在加速,安全消费是抗风险的。
目前,财富管理对象正在发生变化,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财富管理的核心产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018年新资产管理规定实施,2022年1月新资产管理规定过渡期结束后正式实施,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回到同一起跑线,部分银行财务管理、经纪资产管理、信托产品、保险产品净值转型、渠道、刚性兑换,产品净值随市场波动。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理财存量整改基本完成,保本理财质的保本理财清零,需要整改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累计减少96%;同时,银行业和保险业资产管理产品净值水平已超过95%,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金融经济风险叠加净值转型,挑战了财富管理机构服务大众客户的能力。
21世纪资产管理研究院梳理了近10年来各类资产管理份额(保险资产管理未纳入计算),可见大众投资理财偏好的变化。
从近10年的数据来看,银行理财规模在波折中不断增长。事实上,由于银行理财一直是银行客户的首选投资方式,规模下降期很小。其中,2018年规模下降25%以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计口径的变化——新资产管理规定颁布后,银行理财规模的统计口径由保本理财的全口径变为非保本理财的存续规模。
在野蛮增长期,2012年银行理财规模增长达到惊人的73%,但2013年增速有一段时间放缓。当时,由于原银监会8号文件(《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的通知》)对非标理财投资的监管。但2014-2015年,银行理财规模仍以40%以上的增长率扩大,2016年再次放缓,2017年仅不到2%。
进入被称为“资产管理新规元年”2018年,包括保本理财在内的银行理财首次突破30万亿元,这是由于股市低迷和部分私募产品,P2P产品爆炸后,居民储蓄回流银行理财。但排除保本理财后,2018年非保本理财规模为22万亿元。
2019年至2021年,行业正本清源,银行及理财子公司非保本理财存量有序上升,资产管理行业逐步稳定“头把交椅”2021年增长29万亿元,增长12.14%。截至2021年底,新资产管理规定发布时,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已从4万亿元降至零;净值产品存续余额26.96万亿元,占92.97%,比新资产管理规定发布前增加23.89万亿元;同业理财降至541亿元,比新资产管理规定发布前降低97.52%;绝大多数银行如期完成理财存量整改计划,为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上半年,在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银行理财规模仍达到29.15万亿元。
在过去的五年里,公共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信托、公共基金账户、基金子公司账户、经纪资产管理、期货资产管理高点下降(2021年底少数反弹),其中2021年底经纪资产管理规模不到2016年高点的一半,2020年底基金子公司账户规模仅为最高点的20%。
从各类资产管理业务份额的比例来看,自2019年资产管理新规实施以来,银行金融管理在大型资产管理行业的份额逐步增加,从25.16%增加到26.04%,并有持续上升的势头。公开发行、私募股权份额也有所提高。近三年来,信托和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份额逐渐下降,2021年底信托份额低于公开发行基金。
然而,今年上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动荡,事情又发生了变化。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院的数据,从近年来银行零售存款、银行金融管理、公共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信托产品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的季度变化来看,2022年上半年,不同产品品种的增长和分化更加明显。
免费为您快速开通指定信管家平台账户
通过我们开户,交易手续费低至20美金每手
提供多个正规的信管家平台选择适合您的平台
精选正规安全平台,平台及配资机构均可在线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