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价格是不可预测的,养猪就像赌博。”2022年河南90后养猪人冯明似乎坐在上面“过山车”-年初深度亏损,10月初平均利润1300元,12月中旬养殖利润较10月峰值缩水80%。
冯明的经历是今年养猪业的一个缩影,集团养猪企业也面临着从上半年到下半年的巨额亏损。虽然集团养猪企业可以在上行周期中快速盈利,但由于产能扩张“回血”,但也伴随着高财务杠杆。展望未来趋势,不少业内人士表示,2023年生猪存栏量可能稳步增长,生猪周期将打开下行通道,集团生猪企业仍面临高负债率、高成本压力。
纵观全年,2022年生猪价格表现出来“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特征,“强反转”与“弱消费”归根结底,共存在于阶段性供需不匹配。春节过后,猪价连续一个多月恐慌性下跌,俄乌冲突引发全球粮食供应矛盾。3月底,猪粮价格连续六周跌破5:1,引发部分农民恐慌性抛售和淘汰母猪,价格下跌至12元/公斤左右。
4月中下旬,当时生猪价格上涨到16元/kg,对冯明来说,生猪价格已经上涨到线附近,利润也从“水下”转正。他曾高兴地对记者说:“猪人终于熬出来了,猪真的少了,从现在到年底都是赚钱的时候了。”
此后,由于前期能繁殖母猪产能去化效应的实现,新一轮生猪上行周期开始,二季度末生猪价格较一季度底部反弹60%以上。进入第三季度后,生猪价格迅速上涨,环比上涨40%。10月中旬,生猪均价达到28.3元/公斤,自养头均利润处于历史周期较高水平。
第三季度,主要集团的养猪企业迎来了今年的第一个盈利季节,大多数养猪企业的价格一起上涨,甚至主要养猪企业也实现了年度扭亏为盈。同时,由于对第四季度猪肉需求的乐观期望和对生猪生产能力的紧张判断,一些养殖主体在9月初购买了大量的二次育肥或压栏。
然而,10月下旬以后,市场上生猪供应充足,腌腊肉库存启动较晚,需求提振不足,生猪价格持续下跌。截至12月13日,部分地区小幅跌破18元/公斤,较10月高价下跌10元/公斤,养殖利润甚至缩水80%。
布瑞克·农产品收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告诉财联社,非洲猪瘟爆发后,猪价绝对值大幅上涨,波动性较高,二次育肥情况明显比非洲猪瘟前更为普遍,压栏体重较大。2-3季度猪价上涨主要是前期集中抛售和市场可供大猪紧张推动,阶段性压栏加强了上涨幅度。10月份猪价上涨更多的是市场对需求过于乐观,再加上大比例压栏和二次育肥人工牛市,最终需求未能实现,生猪压栏增加了猪肉供应。导致猪价持续下跌,市场卖家心态崩溃,猪价大幅下跌,市场开始大幅下跌“杀”养殖利润。
与自养相比,二次育肥由于其短、平、快的特点,更像是股市的投机交易。对此,甘肃省专业育肥专家郭鹏感触颇深,从利润几乎翻倍到亏损仅两个月。他在一个养殖群分享道:“没想到跌得这么惨。去年赔钱的时候,我期待着这次翻本。保本价是10元/斤。14元的时候,350斤的猪没卖。现在已经410多斤了。半个月后,我甚至不想出门。我想不通赚大钱的猪现在赔钱了。”
集团猪企:市场份额增加明显分化
经过四轮猪周期期,集团生猪企业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根据规定。Mysteel数据显示,截至前三季度末,前十家上市猪企累计出栏量分别为2828万头、6004万头、8846万头,分别占全国出栏量的14.46%、16.41%、17.00%,较2021年底已提高2.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出栏量将上升到18%左右。
有幸避免非洲猪瘟的冯明认为,2021年的非洲猪瘟和下行周期加速了散户投资者的退出。“去年,很多人退出了这个行业。此外,今年生猪价格上涨迅速,成本高。回来的人不多。曾经的养殖大省现在散户很少。”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徐学平表示,目前集团场普遍有增产计划,预计到2025年左右,上市生猪企业市场份额将达到30%-40%甚至更高。集团化生猪养殖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较高,在资金、技术、对抗疫情风险等方面比散户更具优势,能更好地保持生产稳定,产能优化调整温和,也有利于政策的统一调整和引导,有利于削弱和“熨平”猪周期的波动程度。
由于生猪养殖集中度的提高,集团生猪企业的价格主导地位高于散户投资者,因此在与集中度极低的下游屠宰环节的价格博弈中也占有主动地位。同时,随着养殖端规模的扩大,龙头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进入屠宰行业。其中,牧源股份(002714).SZ)屠宰产能已超过以往龙头双汇发展(000895).SZ),目前已投产10家屠宰厂,总产能2900万头/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提高集团猪企市场份额的过程中,企业间的分化日益明显,“一超多强”格局已经形成。2022年,牧源股份出栏量约占上市猪企总出栏量的50%。今年11月,成为上市猪企中首家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养猪企业。
集团养猪企业的扩张并非没有成本,伴随着高负债率和高养殖成本。截至第三季度末,头部上市养猪企业负债率已超过60%。正邦科技(002157,市值800亿元.SZ)今年7月周期寒冬,今年7月发生断料风暴,随后因无力偿还约900万饲料款而被申请破产重组。11月份出栏量仅29.58万头,同比下降70.53%。
惠誉评级中国企业研究董事朱宇告诉财联社:“2023年,龙头猪企业和中型猪企业的发展战略将有不同的重点。龙头猪企业的下一个重点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由于前期财务压力较大,中小型市值猪企业在头部扩张时更节省资本支出,抵御周期。在目前的上升周期中,这些猪企业在利润改善下需要继续扩张,杠杆水平可能保持在较高水平。”
牧源股份还告诉财联社,公司的战略规划已经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利润增长方面,公司内部管理主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因为从公司目前的规模来看,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效果也相当可观。
2023年,行业生产价中心温和下移
根据农业部的数据,2022年4月出现了这一周期母猪产能低点,全国可饲养母猪4177万头。5月以来,母猪存栏量持续6个月。截至10月底,能饲养母猪4379万头,同比增长0.7%,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6.8%,相当于2021年第四季度母猪存栏量。
母猪数量是生猪生产能力的核心指标,可作为未来10个月商品猪销售的主要指标。相应地,2023年3月生猪数量可能开始逐月增加,并持续到2023年下半年。
中信期货研究报告指出,随着生产能力的持续恢复,2023年生猪周期将打开下行通道,上半年供应恢复初期,增量有限,加上淡季需求,预计生猪价格将顺利过渡到下行阶段;下半年,随着2022年第四季度养殖利润达到较高水平,母猪加速,将实现到2023年下半年生猪销售压力的进一步增长,需求有季节性旺季,可承担部分供应增量。因此,预计2023年生猪周期将是温和的下行趋势。
相关猪企明年对猪价较为乐观,温氏股份(300498).SZ)总体而言,预计明年社会母猪库存相对稳定,市场不太可能增加。自2022年10月中旬以来,生猪价格下跌,行业积极性受到抑制。除非明年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刺激行业或社会投资者进入或大幅补充,否则可能导致社会生猪产能力的大幅扩大。根据生猪养殖规律,即使母猪明年能显著增加,行业供需关系的显著变化也需要到明年才能显现,预计明年生猪价格普遍较好。
免费为您快速开通指定信管家平台账户
通过我们开户,交易手续费低至20美金每手
提供多个正规的信管家平台选择适合您的平台
精选正规安全平台,平台及配资机构均可在线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