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您提供信管家开户服务,交易手续费低至15美金每手。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联系客服

北京和广州调整防疫政策 服务业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

时间:2022-12-28
浏览次数:312

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新十条”),通知强调核酸检测的进一步优化,除特殊场所外,不需要提供核酸检测的阴性证明,不检查健康码,不再进行着陆检查。国务院防疫优化措施“新十条”实施两周后,各地防疫政策加快优化调整,各地感染人数增加,医疗感染率上升。预计随着感染高峰的到来,重症高峰也将到来。海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疫情防控负责人透露,12月底至1月首波疫情高峰(如下表所示)。

随着后续经济活动的正常化,包括新年和春节旅游高峰期间社会活动的恢复,可能会有一轮新的疫情。这种疫情的分阶段出现形成了一定的群体免疫屏障。我们认为,考虑到感染病例的高峰,需求收缩和预期减弱的问题将逐渐改善。此外,随着联合国的定义“大流行”最后,将进一步放松海外疫情控制,进一步优化我国疫情防控体系,逐步淡化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干扰。

目前,我国经济正逐步走出防疫政策优化的适应期。随着社会距离的缩短和人们出行需求的逐步释放,2023年消费者需求将恢复弹性。随着我们对病毒的深入了解和更丰富的防治经验,预计消费场景将逐渐活跃。我们判断中国将于2023年进入“消费复苏→企业利润上升→就业形势好转,员工收入增加→消费复苏”在积极循环中,消费将逐步进入供需双向扩张的新常态。预计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为6.6%,明显高于2022年。

我们强调,年轻人的消费者需求反弹是最值得关注的。近年来,以80年代后和90年代后为代表的年轻人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者。由于他们喜欢好奇心、冒险和其他自然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年轻人是可选消费的增长引擎,包括旅游、健身、服装、鞋帽、金银首饰、通信设备、化妆品、汽车等类别。我们预计,在防疫政策进一步放松后,年轻人的消费补偿可能会继续保持高水平,特别是接触线下消费将急剧修复,与旅游相关的新兴消费模式(如飞盘、露营等)也将创造消费者需求的增长点。

从消费意愿的角度来看,预期的全面逆转有助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实质性改善。“新十条”发布意味着中国的防疫政策将重点转向重点疾病和预防死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恢复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正常。我们认为,企业和居民对经济逐步正常化的期望更加明确,消费者信心逐渐恢复,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从消费场景来看,引领感染高峰的地区正处于加快消费复苏的关键时期。以成都为例,12月初发布了第二批示范消费场景和特色消费场景,包括标志性商业区潮流购买、特色街区优雅收藏、公园生态娱乐、体育健康脉搏等多种消费形式。以北京冬奥会后的第一个雪季为例,用户对滑雪的热情不断上升,相关产品的预订量也在上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政策关怀的角度强调,“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收入预期促进消费。”我们认为,有可能推动绿色智能家电、环保家具和新能源汽车下乡;鼓励地方政府增加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增加车牌指标;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托老所”社区养老金将进一步发展。

我们建议,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复,居民的就业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预期将发生变化,抑制消费潜力释放的约束条件不再存在,为消费修复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目前,餐饮、酒店、旅游等场景消费率先修复。展望2023年,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消费者需求有望大幅改善。

服务业快速反弹和居民预期回暖形成螺旋加强

考虑到防疫政策的逐步放松,线下接触消费和场景活动的各种约束已不复存在,就业和收入预期与服务业形成了积极的反馈机制,预计服务业预计将在2023年恢复到潜在的中心位置。我们认为,服务业的稳定和改善是市场预期增长的标志,特别是服务业的恢复也有望促进青年失业率的下降。向前看,劳动力市场将开放逐步修复模式,线下消费将继续恢复活力,支持当地服务业的就业。

北京和广州是两期调整防疫政策的两大一线城市,服务业呈现出恢复性增长趋势。据北京地铁报道,12月24日,北京地铁公司所辖运营线日客运量为202.43万人次,比上周六12月17日的85.68万人次,客流量同比增长136.26%。同时,北京餐饮客流有所回升,三里屯、国贸等重要商业区人流明显增加,不少餐馆排队等候。此外,国家博物馆、北京环球度假区、北京野生动物园、故宫等知名景区的活跃度也在稳步提高。携程数据显示,近一周(12月19日至23日)北京景区门票预订量较上周增加177%。年轻人是第一个参观景区的游客,其中90后占近50%,80后占34%。

随着服务消费场景的逐步自由化,它将有助于发挥第三产业吸收劳动力的重要作用,并有助于大大提高居民对就业和收入增长的期望。特别是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租赁、商务服务等生活服务业。疫情的间歇性影响影响了线下消费的稳定,企业扩张意愿下降,就业需求下降。根据《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与2019年相比,2021年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维修等服务业农民工减少134万人,125万人。在线下消费恢复正常增长后,这部分工作需求将显著上升。

综合研究判断,服务业的快速陡峭复苏将加强居民预期的实质性改善。一方面,服务业的反弹有助于修复微观主体的资产负债表,防止预期减弱。今年以来,俄乌危机、极端天气和海外流动性收紧对居民预期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居民预期处于向上弹性释放渠道的底部,服务业的困境逆转有望加速预期的逆转。另一方面,宏观层面的不确定性消除将推动居民预期持续改善,提振信心,明确收入和就业预期,同时实现可选消费需求,进一步实现服务业繁荣的复苏。

正如前面所述,我们重申,消费和服务业全面复苏的核心在于预期的变化和信心的提升。12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后续增量宏观政策的核心是稳定市场预期,这将带来需求侧的修复,成为资产价格上涨弹性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本作用不断凸显,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2022年12月16日,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定调,要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我们认为,信心的提振有助于提高风险偏好,股市也将受益于市场预期的显著改善。同时,资本市场的稳定也是市场预期稳定的关键。

我们建议,随着疫情防治政策的优化,2023年中国经济基本面有望显著缓解需求萎缩的压力,为牛市的重启奠定基础。我们判断,经济将逐步向潜在中心趋同,消费品和服务业的恢复将更快、更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也将超出市场预期。建议关注航空、机场、旅游、酒店、餐饮、免税等行业受益于跨区域人流恢复带来的繁荣,以及相应困难逆转下的投资机会。


联系客服
我们的优势

极速开户

免费为您快速开通指定信管家平台账户

降低交易成本

通过我们开户,交易手续费低至20美金每手

多平台可选

提供多个正规的信管家平台选择适合您的平台

安全正规

精选正规安全平台,平台及配资机构均可在线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