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个自动焊接机器人挥舞着手臂,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切割和组装,银色汽车钣金零件准备好了……新年伊始,联恒工业(天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7条生产线全马力运行。
“春节前,我们要完成北京汽车厂近2万套零部件的交付,生产任务紧迫,不敢拖延。2020年,我们落户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现在我们实现了年产1500万零部件的目标,公司年产值达到3.5亿元。”公司总经理林顺正努力工作。
这只是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京外北京中关村第一个重资产投资项目,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位于京津唐中心腹地天津宝坻,六年前正式开工建设。从落地布局到梯队推进,现在项目陆续实施,厂房拔地而起。随着京津冀协调发展的东风,这座14.5平方公里的新城正在加速蝴蝶成长为“协调高地”。
“在工业用地项目中,高新技术企业占近80%。项目全部达到生产后,预计年税收将超过10.5亿元,带动数万人就业……谈到目前的成就,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浩充满了成就感。
王浩,2012年从北京大学来到天津宝坻区,参与并见证了这座现代科技新城的诞生和发展。
2013年,天津市宝坻区与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携手合作”,共建京津市中关村科技城。次年,京津冀协调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经过初步酝酿和磋商,2017年初,京津市中关村科技城正式破土动工。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一直走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前沿,成为深化改革的“探路者”。“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还致力于建设‘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分阶段开发,建设非资本功能解决平台和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王浩说。
“打破一亩三分地,共下一盘棋,协调开发运营。”王浩说,北京中关村有资金、品牌、项目和团队。双方共同成立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的运营开发。
作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引进的第一个中关村专业园区,天津中关村高端医疗产业园近日竣工,近4万平方米的工厂正在等待企业落户。“我们已经谈判了23家潜在的企业。”为了在新年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天津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总经理钟航林非常忙。
为什么选择天津在北京外建分公司?“这取决于工业账本和经济账本。”钟航林给出了答案,“京津冀掀起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浪潮,公司急需向外扩张,经营周边省市,反复考虑发现天津的政策、交通、成本更好,特别是政府帮助解决工业厂房分割销售问题,大大节省了企业成本。
不仅如此,点对点、一企一策、“店二”式贴心服务也让更多企业放心。2021年,德国波森商用车项目落户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面对工厂扩建、审批手续全部推倒的问题,当地政府成立了“21人对1人”的微信服务群,各部门提出了最佳方案,帮助企业在8个工作日内完成手续。
对此,中冶迈克(天津)液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宋大伟也深有感触。当他第一次来到天津时,他担心工期延误,睡不着觉。“这是我们公司第一次在天津建厂,怕耽误进度,打电话给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工业服务部,很快就收到了专属的落地方案,真正实现了征地即开工,项目建设一分钟也没有耽误!”宋大伟至今非常感动。
建立金融超市,为企业提供财政支持;设立产业基金,为优质孵化项目提供财政支持;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理60多项行政许可业务……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打造的“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以企业需求为创新动力,探索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纵横交错的街道,挺拔的办公楼,香喷喷的咖啡屋,精彩的周末剧院,公园小溪点缀其中……漫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浓厚的生活文化氛围扑面而来。“早上起床,沿着生态走廊跑步,去公园健身,然后步行10多分钟去公司吃早餐。”65岁的林顺正发现,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不仅是一个现代化的科技园区,也是一个文化生活氛围浓厚的宜居场所。
“建设之初,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就提出了‘生产、城市、人、景观、文化’一体化的建设理念,营造了优美宜居的环境。目前,我们已开始建设20多公里的市政道路、3个街区公园、约3公里的城市滨水公园和近4公里的滨水生态走廊。”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国庆说。
2022年,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荣获首批“科技创新中国”创新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政策辐射区、天津服务业开放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清新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社会秩序良好的科技新城。
吸引“新凤凰”筑起工业新高地
不久前,天津市科技局公布了2022年京津冀协同创新项目清单。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入选12个项目,成为天津市获批项目最多的单位,占项目总数的40%以上。
天津市科技局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尹毅说:“这反映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从基础设施开发阶段进入了加快科技创新布局、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天津市宝坻区委副书记、区长郭康伟说:“找准定位,深耕细作”。“宝坻区位于京津唐几何中心,距北京、天津、唐山中心约7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随着京津冀产业协调的深入,宝坻区提出了“北京研发孵化、宝坻生产制造”的“中关村宝坻模式”,使创新资源和成果转化在京津产业互动中得到准确对接。
博宇(天津)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诞生于国家专业新型“小巨人”企业,于2020年12月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正式投产,次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谈到最初的选择,博宇(天津)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何俊芳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收到了几个城市的邀请,权衡后选择了天津。一方面,交通太方便了,我们从北京通州公司总部到这里比去中关村快;另一方面,许多高科技企业在这里定居,产业集群效应非常明显。2022年,我公司生产的半导体材料产值迅速增长,产品出口到许多海外国家和地区。
“一企一案”场景应用,国家高新区相关政策兑现……近年来,天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政策、土地、定居等方面支持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帮助扩大产业集群。
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机器人研发制造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在春节前进行了生产“冲刺”。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关腾腾说:“在天津,我们不仅可以享受中关村的科技资源,还可以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大学合作。我们还得到了当地制造业产业链的支持,一举三得。
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已从最初的8名员工发展到近100名员工,占研发人员的一半以上。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天津专业中小企业,在机器人制造和应用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选择正确的方法,找到正确的处方,发展可以迈出一步。目前,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初步形成了四大产业集群: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生物医学和医疗器械。2022年,18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科技中小企业,11家被认定为雏鹰企业。
免费为您快速开通指定信管家平台账户
通过我们开户,交易手续费低至20美金每手
提供多个正规的信管家平台选择适合您的平台
精选正规安全平台,平台及配资机构均可在线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