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产业迈入洗牌和转型之际,负极材料龙头杉杉股份发布最新业绩报告。
根据2022年度报告,杉杉股份2022年实现营收217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净利润26.9亿元,同比下降26.9%;扣非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23.5%。
净利润的下滑,是由于杉杉股份在2022年进一步剥离正极材料、充电桩、储能、锂盐等非主营业务,以及该部分业务股权转让带来的投资收益增厚公司2021年净利润所致。
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使得杉杉股份更加聚焦主营业务,加强核心业务的产品实力和市场占有率。扣非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是最直接的印证。
报告期内,杉杉股份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两大核心业务继续保持业内领先地位,人造石墨市场占有率和偏光片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杉杉股份在核心主营业务上持续推进技术探索与创新。
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杉杉股份研发费用9.5亿元。截至2022年底,杉杉股份负极材料方面拥有已授权专利211项,偏光片方面拥有已授权专利992项。在主营业务上,杉杉股份硅基负极产品在国内外应用均取得重大突破,并持续推进新一代硅氧产品开发。
海外市场上,杉杉股份实行走出去,既以资本市场撬动海外融资,奔赴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又开拓海外负极材料市场,抢占海外供应链制高点。
随着杉杉股份增强产品研发实力,拓宽上下游客户合作,也将进一步推动其全球化战略布局,巩固其在锂电材料市场的龙头地位。
负极材料营收及出货翻番
作为负极材料龙头企业,杉杉股份的业务布局对产业链具有重要影响。
年报数据显示,杉杉股份2022年负极材料的营收为80.6亿元,同比增长94.6%,实现净利润9.2亿元。公司称,负极材料业务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市场的蓬勃发展,同时公司负极材料产能顺利释放。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锂电池总出货957.7GWh,同比增长70.3%,杉杉股份负极材料出货量突破20万吨,同比增长100%。这一增长数据也高于国内锂电负极材料出货的增长数据,由此验证杉杉股份在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龙头效应进一步彰显。
在产能规划上,截至2022年底,杉杉股份已完成约70万吨负极材料的产能布局,其中已投产的成品产能约20万吨,四川眉山项目已于2022年第三季度陆续释放产能,云南安宁项目则计划在2023年第三季度陆续投试产。
此外,作为锂电产业负极材料龙头,杉杉股份与主要客户的合作进一步巩固、扩大。
针对下游,2022年杉杉股份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为117.4亿元,占年度销售额的54.1%,相比于2021年提升近9%。针对上游,2022年公司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24.8亿元,占年度采购额的16.2%,相比于2021年提升近3%。
产业链一体化推进降本增效
新能源产业进入成熟阶段,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全产业链降本增速的诉求也在层级传导。
对于杉杉股份而言,实现产品降本增效,满足客户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重点在于推进一体化的产线布局。
在一体化项目上,杉杉股份内蒙古包头一体化基地已顺利达产,公司也在加快四川眉山和云南安宁一体化生产基地的建设,优先布局石墨化产能。公司相关一体化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石墨化自给率,并降低负极材料各生产环节的委外比例,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特别地,公司对于新建的一体化基地将采用新型低成本工艺,进一步降低石墨生产成本。
在产业协同上面,杉杉股份持续深化上下游合作关系,打造韧性供应链。
上游产业链方面,公司与相关供应商联合成立专项原材料开发小组,开展负极材料性能所需的功能性原料、功能性造粒剂及包覆剂开发,为不同特性负极产品量身定制原料。公司与国内头部原材料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在针状焦、石油焦、煅后焦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保证公司原材料的供应稳定和安全。
下游产业链方面,公司与客户建立了联合开发、互促互进的合作体系,同时与华为、苹果、宝马等终端客户长期保持技术合作。报告期内,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ATL,以及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石油昆仑资本已战略投资入股公司负极业务平台,进一步加强了杉杉股份与上下游客户的合作。
技术创新构筑企业竞争壁垒
锂电产业渐入洗牌,技术创新能力是构筑企业的竞争壁垒的关键。
杉杉股份目前已形成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公司负极材料在高精尖产品研发、石墨化技术、原料开发以及评价技术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例如,公司已突破高能量密度快充技术瓶颈,液相包覆技术持续迭代升级,新一代液相包覆技术产品已独家供应头部动力电池企业。
作为下一代锂电池负极关键材料,杉杉股份在硅基负极领域的应用已在国内外实现突破,公司硅氧负极产品一、二代已实现批量供应,第三、四代硅氧产品正处于开发、认证当中。公司新一代高容量高首效的硅碳产品基础款也已开发完成。
在产能规划上,杉杉股份浙江宁波规划的4万吨硅基负极产能预计于2024年初投试产。杉杉股份钠离子电池用硬碳负极产品已实现海内外客户的送样验证,并在国内实现吨级出货。
杉杉股份还在推进多个技术项目的研发工作。例如,杉杉股份高能量密度兼顾4C快充的负极材料目前已处于中试阶段;公司1.5万次长循环负极材料项目已进入头部锂电池企业供应链,并处于中试阶段;公司快充动力用负极材料也已处于中试阶段。
积极出海巩固龙头地位
2022年7月28日,在上海与瑞士,相隔6个时区的上市钟声同步敲响,也奏响杉杉股份的出海之路。
彼时,杉杉股份作为首批中国公司正式登陆瑞士证券交易所,进一步拓宽了海外融资渠道,并将以资本的力量撬动全球化战略布局。
2022年,杉杉股份海外业务实现营收28.7亿元,同比增长69%,远高于国内营收增速;海外销售量同比增长超过50%,涨幅高于海外需求增速。
在毛利上,杉杉股份海外业务毛利相较于2021年提升近2个百分点。这也表明,杉杉股份在海外产品实现量价齐增,海外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杉杉股份还提到,公司海外业务持续突破,公司新型硅基材料已实现海外客户的吨级供货,新的大中型项目已通过海外客户的测试和审核。近期,杉杉股份与LG能源也达成意向,将继续深化合作,拓展全球新能源市场。
此外,杉杉股份快充类产品凭借优异的性能,在动力电池领域也实现销量大幅增长,本期出货量占比提高至60%以上。
未来,随着海外市场拓展加快,杉杉股份称将适时启动海外产能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偏光片业务支撑业绩增长
作为主营业务的另一支撑点,杉杉股份偏光片业务持续增长。
2022年杉杉股份偏光片业务实现营收103.3亿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9亿元,同时公司偏光片业务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也从2021年的25%增长到29%。杉杉股份在偏光片领域的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
目前,偏光片行业发展成熟,市场格局渐趋稳定,产业规模和营运效率是企业经营的重点。偏光片生产线的宽幅对生产能力有较大影响,超宽幅生产线则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目前,杉杉股份已在行业首次导入超宽幅生产线,拥有5条超宽幅生产线,其中2600毫米超宽幅生产线为全球最大的宽幅生产线,最高可实现115英寸以上偏光片的量产。
报告期内,杉杉股份根据战略规划、市场需求持续推进新增产能项目建设。
其中,杉金广州一条新增产线已实现量产并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另一条新增产线已实现试生产并处于产线认证阶段;张家港产线已完成厂房建设,一条新增产线已实现试生产;四川绵阳产线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建设中。
未来,在偏光片业务上杉杉股份将拥有12条业界先进的产线,达到超过3亿㎡/年的产能规模,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免费为您快速开通指定信管家平台账户
通过我们开户,交易手续费低至20美金每手
提供多个正规的信管家平台选择适合您的平台
精选正规安全平台,平台及配资机构均可在线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