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新疆每年秋冬都会吸引内地几十万务工人员采摘棉花,疆内非棉花产区的农民也会前来。
1998年秋天,她跟着丈夫从老家河南来到新疆沙雅县务工,像那时大多数内地务工人员一样,采摘当季盛开的棉花成了夫妻俩首选致富门路。由于收益不错,二人决定定居下来,此后20年的棉花采摘季从无缺席,而采完今年的棉花,刘玲却将告别棉海……
“内地和疆内其他地州的采棉工通常会提前联系种棉大户,对接好工钱、吃住、用工保险,然后过来定点采摘,一采就是两三个月,而我们本县市的采棉工,则会瞄准小块棉田,每天采个几亩地,隔天又换去别家。”刘玲解释道,所以他们采叫“定花”,我们采叫“跑花”。
眼下的天山南麓广阔棉田,棉桃吐絮。清晨,在把孙子送进幼儿园后,刘玲驾车在乡路上,电动车行驶得格外缓慢,一是介怀雨后的泥泞,二是因为刘玲在寻找“跑花”的机会。
不一会儿,棉农艾孜孜·艾力木挥手拦下刘玲,二人三言两语商量好工钱后,刘玲从背包里取出帽子和口罩,并把艾孜孜·艾力木准备的布袋系在腰上,走进棉田忙活起来。虽说日头渐大,然而手捏棉桃,棉桃里积下的雨水还是冰凉刺骨,刘玲每摘半个小时便会停下稍做休息,“年纪大了不比过去,手凉还是其次,腰弯久了必须得缓缓,不然第二天痛得难受。”刘玲一边捶腰一边说,这是她决定以后不采棉花的原因之一。
由于妻子身体不适,平日里棉田除草、打药都是艾孜孜·艾力木一个人,而采收并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艾孜孜·艾力木说,家里土地较为分散,每年位于县城边上的那10亩地,总要雇几个工人帮忙。这两年大家的就业选择广了,无论是“定花”还是“跑花”都不好招工,年龄大的干不动,年轻人又不愿意来。
免费为您快速开通指定信管家平台账户
通过我们开户,交易手续费低至20美金每手
提供多个正规的信管家平台选择适合您的平台
精选正规安全平台,平台及配资机构均可在线查证